【水稻】杂交水稻种子非质量问题的鉴别( 二 )


d)种子质量问题表现症状在田间往往成条状或者成块状分布;而非种子质量问题表现症状在田间一般成均匀分布 。
3 非种子质量问题的类型和表现症状
3.1 栽培管理不当造成的非种子质量问题
a) 育秧措施不当 。 播种前的很短时间内秧田施用化学肥料、播种后遇大雨打落等多方面原因都可能造成烂种、烂秧;采用不同育秧或者栽培方式可能造成生育进程出现变化如采用软盘抛栽方法比传统水育秧移栽生育期可能推迟5~7d;地膜覆盖秧田遇晴热高温天气未及时揭膜通风造成秧苗被烧坏 。
b) 秧龄过长引起早穗 。 早中熟组合用作中晚稻栽培若秧田期积温过多秧龄超过25d易引起早穗 。 2005年湖南浏阳市普迹一山区农户0.27hm2稻田用早稻组合金优213作一季稻栽培5月11日播种6月9日移栽秧田期29d移栽后即现“野鸡毛”营养生长期缩短主茎总叶片数减少主穗提前抽穗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
c)水肥管理不当 。 施用氮素肥料太多或太迟造成贪青晚熟;施肥不匀造成田间生育进程不一致;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或有机肥施用过量、田间长期泡水等造成禾苗僵苗不发、黑根烂根;施用劣质肥料造成禾苗生长异常甚至死亡 。
d)倒伏 。 未按照品种特性管理过量施用氮素肥料或田间排水不畅、长期渍水引起倒伏 。 黄熟期倒伏?也称后期倒伏?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不利于机械化收割;抽穗扬花期至乳熟期倒伏?也称前期倒伏?产量损失严重甚至绝收 。
3.2 病虫危害造成的非种子质量问题
a) 病害 。 杂交水稻栽培的传统病害有恶苗病(由赤霉菌引起的禾苗徒长)、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检疫性病害)和白叶枯病等;近年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有稻曲病;发生面积迅速扩大、广大用种户认识不足、有较大疑惑和分歧的病害有霜霉病;个别地方出现叶鞘腐败病 。 如近年湖南长沙、浏阳、平江、醴陵等威优系列组合主栽区大面积发生霜霉病发病后病株比正常株略矮田间成不规则分布抽穗后结实率低或不结实严重丘块田间分布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病块病块成典型的“铁锅”形状发病中心病株矮缩、不抽穗甚至腐烂死亡 。 多个系列的杂交水稻组合都可见霜霉病发生以威优系列组合为重且病后暂无特效药防治 。
b)虫害 。 虫害主要有二化螟和稻飞虱危害其它有稻水象甲(检疫性虫害)、稻象甲、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 。 因虫害较易识别由虫害产生的非种子质量问题纠纷较少 。
3.3 用种不当造成的非种子质量问题
a) 人为种子混杂 。 人为种子混杂是双季稻混栽区较常见的非种子质量问题之一表现为在田间出现典型的2个或2个以上不同熟期或者不同株叶形态的品种 。 人为种子混杂可能是由零售商售种时拿错种子或用种户自身混杂引起一般表现为只有个别田块混杂 。 由零售商拿错种子造成的混杂一般认定为非种子质量问题责任由零售商承担 。
【【水稻】杂交水稻种子非质量问题的鉴别】 b)误用F2代 。 个别农户由于对杂交稻缺乏认识抱有侥幸心理误用杂交稻F2代作大田用种田间出现分离现象各种杂株类型的比例很高 。 近年此类现象已逐渐减少 。
c)错季用种 。 晚稻种子用作早季栽培表现为生育期延长抽穗时可能遇到高温伏旱影响结实;早稻种子用作晚季栽培可能表现为植株矮小、分蘖力弱、稻穗短小、产量低 。
3.4 气候因素造成的非种子质量问题
气候异常往往对杂交水稻生产造成大范围的灾害还可能引发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 因气候异常影响范围广产量损失大易引起群发性的种子质量纠纷是非种子质量事故的主要成因之一 。

推荐阅读